一、雄厚的本科教學基礎
學校現有本科招生專業92個,設有23個學院。學校是全國大學英語教改示范學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學校、首批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6年學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
學校現有國家工科化學教學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全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4個國家級基地;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機電工程實驗實訓中心、船舶運輸實驗實訓教學中心、水陸交通實驗實踐教學中心、水路交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5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與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交通建設集團第一公路工程局等國有大型企業共建13個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國際化示范學院入選外國專家局和教育部 “高校國際化示范學院推進計劃”。
學校現有1名“萬人計劃”教學名師,3名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5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8個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15個國家特色專業、4個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8個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門國家雙語教學示范課程、8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7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15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在近三屆國家教學成果評選中,學校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8項。標志性成果的取得凸顯了學校本科教育的優勢與特色,是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支撐。
二、豐富的素質教育資源
學校強化專業教育的同時,注重學生素質教育,開設科學技術類、人文社科類、經濟管理類、藝術體育類、創新創業類五大類通識教育選修課程,建有在線教育學習平臺,積極支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引進國內外優秀的通識教育類網絡課程和教學資源,為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提供了資源保障。
學校將文化素質教育納入培養計劃,搭建“理工大講堂”、“理工大舞臺”、“創新杯”科技文化節、“奉獻杯”志愿服務文化節等素質教育平臺,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學校積極探索提升學生創新能力,搭建了科普教育、特色活動、基地建設、研究項目、科技文化、學科競賽“六位一體”的創新能力提升平臺;學校注重培養學生實干精神,構建了實踐能力鍛煉平臺,打造基地化、項目化、專業化暑期志愿服務平臺,在中國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中我校總成績多次位居全國高校第一。
三、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支持學生個性化發展,建立了適合學生不同發展需求、不同成長路徑的人才培養模式。
1. 學分制和主輔修制
作為湖北省首批學分制改革試點學校,學校全面推行選課、選教制度,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推動教師重視課程建設和教學質量。推行學生自主的專業選擇制度,保障學生個性化發展。入學初,學生可根據個人興趣和特長自由申請參加選拔考試,進入各類試點班、實驗班、卓越班學習;第二學期末,學生可以在全校范圍內自由申請轉專業;第三學期,學生可以申請修讀本校的雙學位;第三~四學期(按專業大類培養時間),可在培養大類里自主確認主修專業。
2.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依托國家級材料科學與工程國際化示范學院,實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涵蓋材料科學、建筑科學、能源科學、環境科學、信息科學、先進制造科學等多學科綜合交叉的人才培養知識新體系,培養材料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和面向未來的建材行業領軍人才。學校開設通信工程、軟件工程、金融學等教學改革試點班,培養各類拔尖創新人才。
3. 科教協同培養模式
學校發揮自身優勢和地域優勢,與中科院武漢數學物理研究所共建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應用數學基地班、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應用物理基地班,與中科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共建土木工程專業陳宗基巖土工程菁英班。學校大力推進校內高水平科研基地向本科生開放,4 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23 個省部級科研基地均面向本科生開放,為學生開設創新研究類課程和實驗,指導學生開展創新研究等。
4. 校企協同培養模式
學校通過與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企業共建,實現人才互通,資源共享,協同培養創新人才。學校依托28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積極推進校企聯合培養與協同育人工作,建有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3個,湖北省實習實訓基地7個。學校與聯合培養單位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建設實踐基地、組織與落實教學內容,建立協同工作機制,落實學生企業學習環節,著力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校企協同培養模式。
5. 國際協同培養模式
學校堅持實施國際化戰略,積極搭建國際協同平臺,探索國際協同培養。學校與國際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協同合作機制,開設車輛工程、金融學、機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方向)3 個國際合作辦學專業。
學校與艾克斯馬賽大學合作開設生物制藥專業;推進特色優勢學科走出去,與英國威爾士三一圣大衛大學合作建設威爾士三一圣大衛大學武漢理工學院,提高學生國際協同培養的覆蓋面,提升國際協同培養的質量和水平;與鄧迪大學、紐卡斯爾大學、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等 190 余所國(境)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簽有聯合培養協議,開展“2+2”“3+1”等多種形式協同培養。
四、卓有成效的創新創業教育
學校面向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接產業發展重大需求,堅持“因材施教、實踐為先、開放協同”的理念,協同整合各方資源,全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形成了以創新為引領、創業為導向的“多元協同”“三級鏈接”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學校堅持“分類培養、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學生,大力實施創新創業通識教育,在專業教育過程中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素質與能力;面向有興趣、有志向的學生著力加強創新精神與素質、創新實踐能力培養,加強創業實踐訓練,引導學生把科技創新向創業延伸,實現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有效銜接;面向有潛質、有能力的學生,開設工商管理(創業管理)專業經濟學“專業+創業”試點班、,系統培養創業管理專門人才。
學校建立以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為主導,以科研基地本科生開放基金、自主創新基金為支撐,以國家及省部級各類學科競賽為展示平臺的大學生課外創新訓練體系,每年投入1100余萬元支持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學校依托學科優勢,建有“引擎”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等一批開放共享的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訓練基地(創客空間),“綠色建材與新材料”“智能與新能源汽車”“大型郵輪游艇”等創新創業夢工場,形成了學校“創新創業園—孵化器—發展加速器”三級鏈接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為以創新為基礎的創業實踐提供有力支撐。五年來,本科生在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機械設計大賽、數模競賽、挑戰杯、節能減排競賽等重要科技競賽中獲省部級獎3500余項,獲獎數量和質量位居湖北省乃至全國高校前列。學校出臺政策對學生創新創業研究與實踐中取得的突出成果予以認可和獎勵,在評優評先及推薦免試研究生過程中給予相應的加分資格。
學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科技日報、中國教育報、新華社等權威媒體多次報道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情況。學校先后被人社部、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門認定為:“全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首批“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首批“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國家級眾創空間”。
一流專業建設
國際化示范學院專業1個、18個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15個國家特色專業、4個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8個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
序號 |
專業名稱 |
建設級別 |
1 |
車輛工程 |
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國家特色專業、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2 |
通信工程 |
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國家特色專業、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3 |
物流工程 |
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國家特色專業、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4 |
船舶與海洋工程 |
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國家特色專業、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5 |
工程力學 |
國家特色專業、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6 |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
國家特色專業、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7 |
礦物加工工程 |
國家特色專業、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8 |
輪機工程 |
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國家特色專業、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9 |
土木工程 |
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國家特色專業、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10 |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
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11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國際化示范學院專業、國家特色專業 |
12 |
動畫 |
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國家特色專業 |
13 |
工業設計 |
國家特色專業 |
14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國家特色專業 |
15 |
建筑節能技術與工程 |
國家特色專業 |
16 |
物聯網工程 |
國家特色專業 |
17 |
包裝工程 |
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18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19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20 |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 |
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21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22 |
復合材料與工程 |
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23 |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
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24 |
海事管理 |
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25 |
航海技術 |
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26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27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28 |
交通運輸 |
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29 |
能源動力系統及自動化 |
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30 |
汽車服務工程 |
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31 |
熱能與動力工程 |
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32 |
軟件工程 |
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33 |
制藥工程 |
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34 |
自動化 |
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 |
35 |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
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 |
36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 |
37 |
工商管理 |
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 |
38 |
產品設計 |
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 |
39 |
思想政治教育 |
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 |
40 |
安全工程 |
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 |
版權所有 © 武漢理工大學
茄子视频app官网下载安装地址:湖北省武漢市珞獅路122號 郵編:430070
網管:webmaster@whut.edu.cn
茄子视频app官网下载安装